你的位置:开发软件一个需要多少钱 > 软件开发公司 > 临床常用一针特效穴----(十九) 面神经麻痹

软件开发公司
临床常用一针特效穴----(十九) 面神经麻痹
发布日期:2024-12-21 12:07    点击次数:111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常见者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最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他邻近部位炎症(中耳炎、腮腺炎等)、损伤(外伤或手术)及肿瘤压迫等均可发生面瘫。西医学认为乃寒冷刺激(多起于头面部受寒之后)后病毒感染或风湿等导致面神经发炎所致。因有炎性病变而引起面神经炎,致使面部肌肉运动障碍而成面瘫。

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常于晨起洗漱时发现一侧面部麻木僵硬或口眼歪斜,患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露睛流泪,鼻唇沟歪斜变浅,口面牵向健侧(口角向健侧歪斜或下坠),露齿时表现更为明显。不能做皱额、皱眉、闭目、鼓颊等动作,鼓起病侧颊部漏气,不能吹口哨,即《灵枢·经筋》篇所说:“卒(突然)口僻,急者目不合。”口水常从患侧口角外流,明嚼食物时常满留于病侧牙齿之间。初起时在患侧耳内、耳后乳突区及面部可有疼痛,或伴有感冒症状,甚者可有舌前2/3部味觉减退以及听觉障碍。

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口僻”范畴,一般称为“口眼歪斜”,俗称“吊线风”,《灵枢·经筋》篇说:“足之阳明……筋急则口目为僻。”本病多因气血亏弱,经络空虚,感受风寒之邪,或因风痰阻于面部经络,使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

中枢性面瘫为面神经核以上病变引起,常继发于脑血管病变和颅内肿瘤之后,出现“歪僻”,仅见面颗松弛,口角歪斜,但可以做皱眉、闭眼等动作,另外并有不遂的偏瘫症状,应与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面瘫初起时宜避免吹风受寒,并可配合热敷和按摩。针灸治疗面瘫方法很多,除传统毫针针刺治疗外,还有电针、耳针、梅花针、皮内埋针、刺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磁疗、穴位激光照射等十几种治疗方法,但仍以毫针针刺为主。

治疗面瘫常用一针特效穴及部位有内颊车、耳背、侧三里穴、太冲、上巨虚、丰隆、下关、地仓等。

内颊车

【位置】面颊部口腔内,正对颊车穴(附图7)处,或当口腔咬合处。【针法】刺血疗法:用三棱针在患侧内颊车穴点刺6~8下,深度约1分,使其自然出血,然后以温开水速口。每隔3日1次。

【解析与经验】面瘫多由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经在口内环口1周,口腔刺血能泻肝祛风活络,也能调治阳明经气(阳明经亦环口1周),经筋得以濡养,正气来复,逐邪外出,则面肌弛缓得以恢复。此为治口歪第一要法,疗效较毫针针刺高出许多,患病早期进行治疗,往往2~3次即愈,对于久病,亦较为有效。据余之经验,在健侧内颊车穴点刺亦有疗效,或系刺激肝经之故。

耳背

【位置】在耳背近耳轮明显血管处。(附图56)

【针法】刺血疗法:选取患者患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的血管1根,揉搓1分钟,使其充血。按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将耳背拉平,右手持采血片点刺,刺破血管,则见血自然流出,流血2~3ml即可。若流出不顺,可轻轻挤血即出。病情较轻者,放血1次即愈,若病情较重、病程长者,需放血2~4次,两次间隔5天~1周。可在上次手术之耳背旁另选1根血管重复进行。注意刺血后5天内勿被水浸,以防感染。

【解析与经验】耳背刺血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方法简便,疗效突出,也易于操作。耳部为手足少阳经所过,又为手足太阳经所过,尤其是小肠经循行于面颊、眼眶等处,与面神经麻痹部位有关。此外,口眼歪斜多数因风邪所致,发病时患侧耳颊及腮颞常因牵拉而疼痛,部分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有程度不等的咽部充血红肿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少阳主风,太阳主表,耳后刺血能通畅气血,祛风解表,通络泻火,消炎止痛,对于面神经麻痹疗效甚佳,轻者、初得者,有时刺血一次即愈,病重者则刺血数次,亦多可愈。

侧三里穴(董氏奇穴)

图片

【位置】在四花上穴(膝眼下3寸,与足三里平行,贴胎骨取穴进针)向外(少阳经方向)横开1.5寸。(附图51)

【针法】直刺进针,进针得气后嘱患者每隔数分钟张口活动,留针至少60分钟,每隔10分钟捻针1次,捻针时张口活动。

【解析与经验】侧三里穴在足三里旁开0.5寸,介于阳明经与少阳经之间,祛风作用甚强。面神经麻痹牵涉阳明经及少阳经两经,以此穴治疗甚效。若再加侧下三里成倒马,如此双穴相辅,疗效更佳。

太冲

【位置】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第1、2跖骨骨问腔中。据《医宗金鉴》记载则系从行间上行2寸许,足跗间动脉应手陷中,取穴可从趾、次趾之间,循趾夹缝上压,压至尽处是穴,如此则与董氏奇穴火主相合。(附图33)、

【针法】直刺,从足背向下进针,针入1.5寸,嘱患者每隔数分钟张口活动半分钟,以引针气,针下后方可止头痛,留针30分钟,每间隔10分钟捻针1次,捻针时张口活动。

【解析与经验】面神经麻痹临床颇为常见,其部位与阳明经及肝经有关,肝经“连目系”,“下环唇内”,“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肝经腧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唇面为主的病变,皆有效果。《百症赋》说:“太冲泻唇歪以速愈。”太冲穴为肝(木)经输穴,五行属土,为木经土穴,能疏肝祛风及调理脾胃大肠,而口唇恰为大肠经所过,且肝与大肠通,口之内外皆可治。本穴又为肝经原穴,理气作用亦甚强。又肝主藏血,治风宜治血,太冲穴能疏肝理气,软件开发资讯通络活血,治疗血虚阴虚动风,皆有效。面神经麻痹为经筋病,太冲为肝经腧穴,能治疗筋病。透涌泉,则又有补水润木之功疗,如穴位再向后贴近骨缘,即火主穴,效果更佳,盖贴骨治骨,并能与肾相应,亦有补水润木息风之功。

上巨虚

【位置】在足三里下3寸,两筋骨陷中。(附图10)

【针法】右脸麻痹针右侧,左脸麻痹针左侧,均针入1.5~2寸(视体型胖瘦而定),针尖逆向经络,即向上45°斜针,留针宜长,以60-90分钟最佳,每隔10分捻针1次,捻针时嘱患者张口、闭口活动嘴巴。

【解析与经验】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足阳明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乘浆”。由此可知,手足阳明经包围口唇,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但位于胃经上,一穴而兼大肠及胃之穴性,故而能兼治两经之病。《标幽赋》说:“头有病而脚上针。”以下治上,取此穴,经腑皆治,疗效甚佳。本病早期治疗效果尤佳,几天以内即可口正眼闭,但若超过3个月以上才治疗,有时就需针多次,甚至10次以上。本穴配合足三里,疗效更为迅速,盖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胃与大肠之下合穴并用,两针成为倒马针,力量更强。

丰隆

【位置】在外踝尖上8寸,或曰犊鼻下8寸,约当犊鼻与解溪中点处取穴。即髌骨下缘至踝关节横纹之中点平行,距胫骨前缘2横指(1.5寸)。(附图10)

【针法】正坐或仰卧,取双侧丰隆穴,直刺1.5~2寸,针入得气后嘱患者张口、闭口活动嘴巴,留针至少45分钟,每10~15分钟捻针1次,每5分钟嘱患者张口、闭口活动嘴巴30秒~1分钟,或含口香糖经常咬嚼。

【解析与经验】《灵枢·经筋》篇说:“足之阳明……筋急则口目为僻。”指出该病系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主要病变在阳明经,手足阳明经皆环唇,丰隆为阳明胃经之络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在”。丰隆又为痰会,善于健脾化痰,祛湿通络及调理气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若因风痰阻于面部经络者,更为适宜。由于其病变在筋,故须深刺2寸左右,以祛风活络,疏通经筋。本穴刺血则痰瘀并治,对于久治不愈之口歪及各种疑难怪病,皆极为有效。

下关

【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颧骨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当颧骨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附图27)

【针法】闭口取穴,取患侧下关穴,直刺,从外稍斜向前内进针5分,施以捻转提插中强刺激,并多向皮下透刺,然后按摩患侧面颊1~2分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捻针时按摩面颊1~2分钟。

【解析与经验】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对于面部及与偏头交会部分之病痛,如齿痛、齿眼炎、颜面神经麻那及耳吗、耳痛、耳聋等告有疗效。《针灸甲乙经》:“口僻……下关主之。”可见前人即应用下关穴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较浅,因此刺此穴不宜过深,多向透刺亦以皮下透为宜。

地仓

【位置】口角外侧4分。(附图6)

【针法】正坐或仰卧,取患侧,采取横刺(即皮下刺)法,从前向后刺,针尖斜向颊车穴。施以捻转提插中强刺激,然后按摩患侧面颊1~2分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捻针时按摩面颊1~2分钟。

【解析与经验】历代歌诀均认为本穴为治疗口眼歪斜之特效穴,但必须配颊车穴,才能发挥更大效果(见《玉龙歌》《玉龙赋》《杂病穴法歌》《百症赋》等)。如《玉龙歌》就说:“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可以刺地仓穴,皮下横针向颊车穴透。古歌诀在治疗方面都强调歪左泻右,歪右泻左,意即当口眼歪向左边,表示右边麻痹,致被拉向左边;同理,口眼歪向右边,表示左边麻痹,致被拉向右边。《金匮要略》说:“邪气反缓,正气即急。”就是这个道理,治疗上就必须分清患侧,即歪斜的反侧。

本节小结

面神经麻痹,首先考虑与阳明经有关,手足阳明经环绕口唇1周,其次考虑与肝经有关,因肝经绕口内1周。内颊车(口腔内)三棱针刺血为治口歪第一要法,不论新病或久病皆有疗效。耳部为手足少阳经所过,又为手足太阳经所过,尤其是小肠经,与颜面神经麻痹部位有关,耳背刺血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甚佳。侧三里穴治疗阳明经及少阳经两经合病疗效甚佳,因面神经麻痹牵涉阳明经及少阳经两经。太冲穴为肝(木)经输穴,而口唇恰为大肠经所过,而肝经绕口内1周。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但位于胃经上,一穴而兼大肠及胃之穴性,故能兼治两经之病。丰隆为胃经络穴,对于久治不愈之口歪及各种疑难怪病,皆极为有效。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自古即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历代歌诀均认为地仓穴为治疗口眼歪斜之特效穴,刺地仓穴,皮下横针,向颊车穴透,能发挥更大效果。上巨虚配合足三里,疗效更为迅速,为余治疗面神经麻痹常用之特效对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寨卡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开发软件一个需要多少钱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 云迈科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