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胁痛案

发布日期:2024-12-21 13:57    点击次数:80

       王某,女,38岁,2016年4月6日初诊。

       主诉:左后背靠近季肋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多。每于生气、劳累、天冷或月经来潮时发作,近几天因劳累胁痛又发作。查无明显体征,仅患部酸困疼痛不适。胁痛在生气、劳累、天冷、月经来潮时发作,表明病患为寒凝血瘀所致。用大黄附子散以散寒祛瘀,方用大黄0.3克,附子0.5克,细辛0.2克,姜汁调,贴患处。次日二诊,患部疼痛已除,仅有酸困不适,用大黄附子散再贴一剂愈。

       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篇第十五条说:“胁下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胡派传人冯世伦教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哪一体部,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夹瘀所致,用之均效。”说明大黄附子汤治疗胁痛等偏于一侧的疼痛,效果很好,临床应用广泛。但用这个方贴敷有没有效果,效果又怎么样呢?我的这个病案表明,贴敷治疗不但有效,而且效果很好。

       在这个案例中,王某女士38岁,联系我们主诉左后背靠近季肋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多,疼痛常在生气、劳累、天冷或月经来潮时发作。经查体,患部有酸困疼痛不适,但无明显体征。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发作诱因,考虑到可能是寒凝血瘀所致的胁痛。       根据中医理论,胁痛可能是由肝郁气滞、血瘀、寒凝等多种因素引起。在此案例中,患者胁痛在生气、劳累、天冷、月经来潮时发作,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寒凝血瘀。       医生采用了大黄附子散进行治疗,该方来源于《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瘀所致的胁痛。方中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附子能温经散寒、止痛;细辛具有温散寒邪、止痛的效果。通过姜汁调敷,药物可以更好地渗透皮肤,发挥作用。       治疗后,患者的患部疼痛已除,仅有酸困不适感。医生继续使用大黄附子散贴敷,最终症状得到缓解。       这个案例说明,大黄附子散不仅适用于内服,通过贴敷疗法同样可以有效治疗胁痛等疾病。贴敷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患者顺应性好、药物作用直接等特点,对于一些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如老年人、儿童或者有特殊体质的人群,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总之,这个案例再次强调了中医经方在治疗内科常见病症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