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指胃内容物逆流出口腔的现象。有声无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症见食已即吐或食后移时而吐(其呕吐特点为均在饭后数分钟出现),常伴有恶心、胸闷、胃满胀、胃痛、吞酸、嗳气、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一般情况下,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使某些对胃有刺激性的物质经口吐出。但是严重的呕吐则可引起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甚至造成休克因此除了对症处理外,还须寻找病因,及时予以诊断和治疗。中医学认为肝气犯胃为本病病机,是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症。
治疗呕吐常用一针特效穴有内关、中魁、总枢穴、中脘、大陵、劳宫、金津或玉液、印堂等。
内 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位置】在前臂内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附图24)【针法】仰卧位,舒腕仰掌,取双侧穴位。用毫针直刺约1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在提插时,嘱患者深呼吸2~3次。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重复上述手法1次。严重者可于每日早、晚饭后各针1次
【解析与经验】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别走手少阳三焦经 有活血通络,安神镇痛、宽胸理气、和胃宁心、降逆止呕作用,善调胸腹诸疾,而通过手足同名经相通,与肝经有同气相求作用,亦能疏肝解郁,平肝降逆;又心包与胃脏膝别通,因此内关穴能和胃益中,使中焦之气机升降正常。针刺内关一般很快见效,呕吐自止。本法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可即刻缓解症状。
中魁
【位置】手背中指近端关节横纹中点。(附图3)
【针法】患者正坐,伸肘伏掌,用毫针横刺,沿皮刺入1~2分即可。一般采用轻、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运针1次。
【解析与经验】可参见膈肌痉挛一节“中魁”之【解析与经验】。中魁穴属经外奇穴,治疗神经性呕吐有特殊疗效。本穴在中指,与心包经有关,心包与胃通,亦与胃有关。本穴具有通调气机、降逆和胃的作用,能使中焦之气机升降正常,则呕吐自止。
总枢穴(董氏奇穴)
【位置】在枕骨和第1颈椎之间,头部入发际8分。(附图58)
【针法】针深3~5分,用三棱针较毫针安全且有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时,用手将本穴之肌肉捏起,而后刺之。余则以采血片刺血,既简单,又安全,且有效。
【解析与经验】本穴之主治有呕吐、六腑不安、项痛、心脏衰弱、霍乱、发言无声等。本穴人发际8分,介于督脉之风府穴与哑门穴之间,治疗上述各症以三棱针点刺确有特效;穴同“风”府穴,又系督脉穴,镇定作用甚强,亦善治脑病。基于前后对应,能治口喉病,如呕吐、发言无声。 本穴治疗梅尼埃病之呕吐尤为有效。
中 脘
【位置】脐上4寸,歧骨下至脐之间1/2处。(附图34)
【针法】仰卧,自脐上4寸,上院下1寸取之,居胸骨剑突与脐之中。直刺,从腹侧面向背侧面刺入,针8分~1.5寸。一般采用轻、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运针1次。
【解析与经验】中脘穴系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会穴,亦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是治疗脾胃疾患最常用的穴位之一《玉成歌》说:“致成翻胃吐食难……金针必定夺中脘。”《杂病穴法歌》曰:“霍乱中院可入深。”《医宗金鉴》说:“中脘主治脾胃伤……痞满翻胃尽安康。”《行针指要歌》言:“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本穴自古即为治吐泻(包括急性肠胃炎)要穴,治慢性肠炎、胃炎亦有特效。中脘针后加拔火罐,开发软件一般多少钱治疗呕吐效果尤佳。
大陵
【位置】腕横纹正中,当两筋间陷中。(附图24)
【针法】仰掌舒腕取穴,用1寸毫针直刺,从掌侧面向背侧面刺入,针3~5分。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运针1次。
【解析与经验】大陵穴为火经土穴,取刺大陵具有宁心安神、和胃宽胸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狂痫、癔症及心热、口臭、急性胃炎呕吐、口舌生疮、心悸失眠都很有疗效。《医宗金鉴》说:“大陵一穴何专主,呕血疟疾有奇功。”本穴治疗呕血亦有效。大陵穴是火经土穴,治疗脾胃经(土经)虚热(有火)之病,颇为有效。大陵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通过心包络与胃通,有和胃降逆、止吐的作用。
劳宫
【位置】劳宫穴在掌心,用手劳动时握物之处,故名劳宫。握拳时,当中指指尖指点掌心处,即在第2、3掌骨间。(附图24)
【针法】直刺,从手掌向手背刺入,针3~5分。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运针1次。
【解析与经验】本穴为火经荥穴,清热泻火作用尤佳,而本穴位置在手厥阴心包经上,通过心包络与胃通,与中焦脾胃相沟通,故善治胃痉挛,症见胃脘部突然剧烈疼痛,亦有和胃降逆、止吐作用。《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说:“劳宫退翻胃心痛亦何疑,应在章门。”《通玄指要赋》说:“劳宫退胃翻心痛以何疑。”此处之“翻胃”及“胃翻”即指呕吐。
本穴性清善降,尤擅清胸膈之热,导火下行,能泻心胃之火,抑上逆之势,对呕吐、干哕、嗌气、吞酸有特效。
金津/玉液
图片
图片
【位置】在舌下系带两侧,舌底部紫筋上,卷舌取之。左为金津,右为玉液(附图38)
【针法】用三棱针刺金津或玉液,使之出血即可。
【解析与经验】金津或玉液为经外奇穴,可直接刺激吞咽神经,通经活络而达止呕目的。此穴还有开窍泄热、化瘀行血之功,对于因实证和热证引起的呕吐甚效。
印 堂
【位置】在面部,当两眉之间中点处,正对鼻尖。(附图62)
【针法】患者仰靠或卧位。皮下横刺,针刺时针尖向素髎方向刺入或向眉头方向横刺3~5分深。用提插捻转手法,以感鼻头酸胀沉重为度。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施平补平泻捻转手法1次。有时还可以速刺出血。
【解析与经验】印堂穴为经外奇穴,《灵枢·五色》曰:“阙中者肺也”,“阙中即印堂。”印堂内应于肺,肺经起于中焦脾胃之处,故本穴能理气调胃。又位置当太极上中焦交会之横膈处,有理脾胃、调气血等作用,针刺印堂穴可治疗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患。
本节小结
治疗呕吐以与胃经有关穴位最为常用,据经验常取心包经穴位,盖与心包络通也,如内关、大陵、劳宫、中魁等皆在心包经上。中脘穴为用之募穴,自古即为治吐泻(包括急性肠胃炎)要穴,针后加拔火罐,治的呕吐效果尤佳。
总框、金津或玉液、印堂皆为奇穴。总枢穴基于前后对应,能治消色之口喉病,如呕吐。金津或玉液,属局部近部取穴,印些穴位置当太极上中焦交会之横膈处,可治疗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