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联系我们 国金证券:Q3公募加仓非银和地产金额最多 明显减仓周期

发布日期:2024-12-23 16:21 点击次数:90

智通财经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联系我们,24Q3公募基金总盘子明显增大,“被动权益”继续比“主动权益”更受投资者青睐。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大多明显上升,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上升最多。板块配置方面,港股仓位连续3个季度提高。资金流向上,加仓非银和地产金额最多,明显减仓周期。展望后市,在各类政策和财政补贴的助力下,可选消费(家电、汽车)持续获得公募青睐,同时,考虑到后续财政政策仍有望在“内需方向”发力,消费、医药等相关领域仍值得关注。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公募基金持股结构三大变化:提升仓位、青睐被动、加仓港股

2024年Q3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持股市值有所上升,定价权继续延续下滑态势,持股市值升至2.84万亿元,较前一季度上升了2120亿元(涨幅为8.1%),但定价权降至3.72%,较前一季度下降了0.26pct。相比之下,全部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和定价权均明显上升,持股市值骤升至6.19万亿元,环比增加1.17万亿元(增幅为23.3%),定价权环比增加0.5pct至8.11%。这意味着,公募基金总盘子明显增大,“被动权益”继续比“主动权益”更受投资者青睐。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大多明显上升,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上升最多。板块配置方面,港股仓位连续3个季度提高,创业板、科创板和北证仓位在连续2季下降后首度提升,表明公募态度正趋于乐观。

主动偏股基金的资金主动流向:加仓非银和地产金额最多,明显减仓周期

板块视角来看,公募主动加仓金融最多,主动减仓周期板块最多,对TMT的减仓金额有所增加。2024Q3公募仓位Top5的行业中,主动加仓的仅有电力设备、汽车,而电子、医药和食饮均受到减仓。除电力设备和汽车外,主动加仓环比明显增加的行业有:非银、地产、家电、军工。总的来讲,公募一改前两季的防御姿态,明显减仓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煤炭等高股息行业,转而加仓金融和成长,但加仓方向较为分散且金额不大,如非银(保险+券商)、地产、家电、电力设备、汽车和军工,或表明市场虽未形成明显的反攻主线,跨境电商软件开发但活跃资金的赚钱效应已经出现。

主动偏股基金定价权:家电、电力设备、地产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宽基指数中,宁组合定价权上升最多,公募定价权降序排列为:宁组合>创业板指>科创50>茅指数>中证500>沪深300>中证1000>上证50。定价权Top5的行业分别是:通信(5.1%)、家电(5.0%)、电力设备(4.2%)、电子(4.0%)和有色(3.4%),其中,公募行为对家电、电力设备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定价权较低但拐头回升的有房地产。

机构资金偏好(超配比例):科技制造行业的超配有望继续提升

从宽基指数来看,机构偏好大市值成长方向。超配比例Top5的行业分别是:电子(7.1%)、电力设备(6.2%)、医药(4.0%)、家电(3.2%)和通信(3.0%),其中,电力设备、家电偏好程度仍在上升。另外,汽车和军工超配比例亦趋于上升。

2024年三季度主动偏股基金行为启示:信心回升,多点开花

综合考虑主动偏股基金的仓位、主动加仓、定价权和超配,可得到以下发现:指数层面,主动偏股基金“偏爱”大盘和中盘指数,对小盘指数“偏爱”减少;板块层面,主动偏股基金对金融、成长“偏爱”增加,对周期“偏爱”减少;行业层面,主动偏股基金对电力设备、非银、家电、汽车“偏爱”增加,对食饮、电子、公用事业、有色“偏爱”减少。个股层面,主动偏股基金“偏爱”宁德时代(300750.SZ)、阳光电源(300274.SZ)、美的集团(000333.SZ)、新易盛(300502.SZ)、比亚迪(002594.SZ)、格力电器(000651.SZ)等,大多属于电力设备和家电相关标的。

综上,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度“偏好”金融、成长和可选消费等进攻品种,“低配”周期、必选消费等防御品种。启示如下:

公募在非银和地产的主动加仓金额位列前二,而二者此前均长期属于公募仓位低且欠配的行业,公募三季度一反常态大笔加仓或从侧面验证“市场底”出现,机构投资者对于“化解风险”、情绪修复及估值扩张的信心增强。

成长风格虽然仓位、定价权、超配比例均有所上升,但实际新增资金流入并不明显,甚至出现资金流出迹象。国金证券认为:短期而言(四季度),预计在追逐“回报率”目标影响下,高位调整下来,仍具备“再上车”机会;中长期而言,部分资金高位“获利了结”亦反应了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急涨之后连续性的担忧。

app开发

继上季度公募开始对防御性周期行业降温后,随着市场骤然回暖,三季度无论是A股,抑或港股,防御型高股息如公用事业、能源及必选消费类行业均被公募“冷落”,亦验证了“市场底”出现,风格将迎来明显切换的观点。

在各类政策和财政补贴的助力下,可选消费(家电、汽车)持续获得公募青睐,同时,考虑到后续财政政策仍有望在“内需方向”发力,消费、医药等相关领域仍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基金持仓数据滞后、重仓股数据不能完全代表基金全部持股情况联系我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