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威海丨王国成甲午建首功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北洋水师“济远”舰水手王国成,面对日舰“吉野”号的疯狂近逼,挺身而出,开炮重创日舰,保护济远舰安全返航。王国成不惧强敌大义勇为的气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北洋海军中众多本土勇士的代表人物。
王国成出身于山东文登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苦,幼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其父在文登营干差役,王国成少时在家务农。1890年为谋生路,他来到威海卫,投北洋水师,成为练勇。王国成为人正直,重义气,肯吃苦,深受众官兵赞赏,经过几年刻苦训练被补为“济远”舰三等水手。1894年5月,北洋水师举行检阅大典,北洋大臣李鸿章亲临巡阅。在这次检阅中,王国成因操作熟练,成绩突出,受到嘉奖,并由三等水手升为二等水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号和“广乙”号,练船“威远”号,炮船“操江”号,由“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雇用的英国商船“爱仁”“飞鲸”“高升”三轮运载援兵赴朝。王国成奉命随“济远”舰护航,他预感到局势的险恶,早已做了以死报国的准备。
出发两天前,他跋涉90里路,回家与亲人告别。他抱起3岁的女儿,对妻子张氏说:“此次赴朝,看来是为国效忠的时候了。我走后,你要好好抚养孩子,孝敬爹爹。”说罢从口袋里取出自己的照片,交给妻子。然后从行囊中取出一棵紫树苗,亲手栽在大门前。次日清晨,他毅然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报效祖国的征途。
7月23日,“威远”舰护卫“爱仁”“飞鲸”两轮自牙山返航。7月25日拂晓,“济远”“广乙”两舰也自牙山回航,接应正向牙山驶来的“高升”及“操江”。当驶至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浪速”“秋津洲”的炮击,济远、广乙两舰被迫奋起还击。
王国成义愤填膺,与全舰官兵奋力搏敌。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往来于甲板之上,运送炮弹,不避艰险。在激战中,济远舰将士伤亡惨重,大副沈寿昌、二副柯建章、见习官黄承勋先后阵亡。管带方伯谦急令济远舰向西驶逃。但吉野等三艘日舰直追猛打,毫不放松。方伯谦先是躲藏于舰内甲板最厚处,接着下令挂起白旗,后又在白旗下悬日本海军旗,但日舰仍穷追不舍,发炮猛击。“吉野”是当时日本海军中航速最快的军舰,每小时达23海里,而“济远”只有15海里,软件开发价格因此“吉野”越来越接近“济远”。12时30分,日舰吉野距济远仅三海里,炮击更加猛烈。而济远尾炮炮手牺牲,形势极其危险。
王国成见此情景,愤然而起,不顾方伯谦不准发炮的命令,毅然挺身而出,奔向尾炮,厉声说道:“谁给我送炮弹!”水手李仕茂亦应声而起,从旁协助。王国成以十五厘米口径的尾炮,瞄准吉野,连发4弹,首弹命中吉野舵楼,二弹中其舰首使其前舷撕裂,三弹偏离未中,第四弹再中其舰身,炸裂甲板。吉野顿时起火,舰头低俯,转舵向东南逃窜。济远舰遂转危为安。
《东方兵事记略·海军篇》中记载:“济远之奔,倭吉野追甚急,吉野为新式快船,每四刻能行二十三海里,势将及。管带方伯谦乃树白旗,继又树日本旗,倭追如故。时有水手王姓者(王国成)甚怒,而力素弱,问:何人助我运子?又有一水手(李仕茂)挺身愿助,乃将十五生特尾炮连发四出;第一出中倭船舵楼;第二炮亦中;第三炮走线;第四炮中其要害,船头立时低俯。盖倭船之追我济远也,意我尾炮已伤,故鱼贯追逐,以是我尾炮挂线毋庸左右横度,故取准易而中炮多。”
王国成在关键时刻,愤激而起,抗命搏敌,令全舰将士钦佩不已。济远舰返港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通令嘉奖有功人员,向李鸿章报称:“查却敌保船,全恃此炮水手王国成、李仕茂为功魁,余帮放送药送弹之人亦称奋勇,昌已传令为首王、李赏一千两,余众共一千两,告谕全军,以为鼓励。”此次奖赏,王国成得银五百两。
1895年2月,北洋海军覆没于刘公岛,王国成誓死不降,愤而离开济远返回故里,后因生计难以维持,乃于1898年去旅顺谋事,伺机报国。之后王国成看到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行径,悲愤至极,终因报国无门,忧愤过度,于1900年病逝于旅顺,年仅33岁。
在北洋海军中,像王国成这样普通兵勇式的英雄人物不知道有多少,他们默默地为保家卫国立下功劳。 (乔洪明)
发布于:山东省